作者: 李萍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5-05-21 09:02
指尖躍動,草藤生金。在鄆城縣潘渡鎮楊廟村,草編與藤編兩大特色產業蓬勃興起,不僅讓村民腰包鼓了起來,更讓村莊煥發出全新活力,成為鄉村振興的鮮活樣板。
草編:傳統技藝編織幸福生活
近日,記者走進楊廟村盛澤工藝車間,一派忙碌景象映入眼簾。工人們正專注地制作坐墊、收納筐等草編產品,加緊趕制來自陜西的訂單。70多歲的張英一邊縫制草編坐墊,一邊笑著說:“在家閑著也是閑著,在這里做針線活,既不累,還能掙點零花錢。”像張英一樣,許多老年村民或在車間勞作,或把外包活帶回家做。目前,已有40余人通過盛澤工藝實現家門口就業。
盛澤工藝負責人劉忠梅是楊廟村草編產業的靈魂人物。她自幼跟隨奶奶學習草編技藝,憑借對草編的熱愛,曾在淄博經營一家草編制品店。為照顧年邁的公公,也為給村里留守老人謀出路,她回到丈夫的老家楊廟村,創辦了盛澤工藝。
在她的帶領下,盛澤工藝不斷創新產品設計與生產工藝,將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相融合,打造出一系列深受市場青睞的草編產品。如今,以蒲草、玉米皮、香蕉樹皮等為原料制作的收納盒、蒲團、隔熱墊、汽車坐墊等草編產品暢銷全國各地,訂單已排至三個月后。
劉忠梅和丈夫楊全城還在鄆城縣城開設門店,目前正著手搭建直播間和展廳,通過直播帶貨拓寬產品銷路,并籌劃開拓跨境電商業務,讓草編產品走向國際市場。他們的大兒子大學畢業后也將返鄉負責電商業務,為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。
藤編:老手藝開啟致富新路
楊廟村的藤編產業同樣蓬勃發展。村黨支部書記楊金成是藤編產業的帶頭人,這位1983年出生、有5年軍旅生涯的漢子,2006年返鄉后在鎮上經營手機店。2009年,他受朋友啟發踏入藤編行業,從承接小訂單起步,逐步掌握藤編技藝,最終成立嘉裕戶外用品公司,走上企業化發展道路。
在楊金成的藤編車間里,10余名工人正在趕制發往美國沃爾瑪超市的藤椅訂單。楊金成自豪地介紹:“外貿公司把10個貨柜訂單中的2個交給我們,總共512套產品,每套包含兩把藤椅和一張桌子。去年,我們還接到英國70個貨柜的大訂單,共2.2萬套藤編產品。”
楊金成的藤編生意不斷做大做強,除了公司車間,還有外放加工業務,加工點遍布周邊村鎮,甚至輻射到濟寧,直接帶動300余人就業,其中本村60余人。村民薛紅娟是車間的電焊工,負責焊接藤椅骨架,她自豪地說:“我一天能掙二三百元,去年忙的時候,一個月拿了9000多元。在家門口干活,收入不比外出打工少。”據楊金成介紹,普通藤編工人日薪80元-120元,成型工人日薪150元-200元,像薛紅娟這樣的電焊工,月工資一般在6000元以上。
2021年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后,楊金成計劃建設3000㎡的新車間,擴大生產規模。除繼續拓展海外市場外,他還計劃開拓國內市場。此外,他還打算帶領村民發展特色種植養殖,盤活土地資源,改善村容村貌,吸引更多年輕人返鄉就業創業。
楊廟村的草編、藤編產業以傳統工藝為根基,緊跟市場需求,創新銷售模式,不僅提供了就業崗位,改善了村民生活水平,還推動了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居環境改善,讓楊廟村舊貌換新顏。
記者 李萍 通訊員 崔如坤 李牧